|
北京老酒 京师三白 你知道几种御酿珍馐---京师三白 京师三白酒分别是菊花白酒 莲花白酒 府酿白酒;是清朝时期专供皇家享用的养生酒,寻常百姓不能染指之物,后期因战乱停产,直到1959年经领导批示下,由北京葡萄酒厂 仁和酒厂 通县酒厂搜集整理各个酒类的配方工艺资料,才逐渐恢复生产,使得平常百姓品尝到昔日皇家才能享用的御酿珍馐。 莲花白酒 现代科学表明,人的长寿之道离不开好水, 金章宗时就发现玉泉山景美水好,便在此处建有行宫。这里的泉水“水清而碧,澄洁似玉”,“山泉逶迤,其流若虹” 故称“玉泉垂虹”。 乾隆皇帝喜爱此水、常饮此水,到哪里都带着玉泉水。他认为,水轻者,味必甘,饮之可以祛病益寿。不仅是饮用,颐和园以及北京城内“三海”的水源,都是玉泉山一带流下来的,所以颐和园和瀛台的 莲花十分肥美茂盛,被另一位酷爱养生的“老佛爷”慈禧 皇太后看中,命太监找出秘方,以鲜嫩花蕊和名贵中药为主, 再用玉泉水制成养生滋补酒“莲花白”。《清稗类钞》云:“瀛 台种荷万柄,青盘翠盖,一望无涯。孝钦后每令小阉采其蕊,加药料,制为佳酿,名莲花白。注于瓷器,上盖黄云缎袱, 以赏亲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琼浆,不能过也。” 民国时期,莲花白酒的制作方法流到民间,有人在颐和园附近制作销售,后因战乱消失。 1959 年底,北京葡萄酒厂搜集莲花白酒的部分秘方,与中医 药师合作按照古老工艺方法,创制出含有 26 种中药的现代 莲花白酒,并随即投入生产。溥杰品尝后欣笔写下:“酿 美醇凝露,香幽运益清。秘方传禁苑,寿世旧闻名”。 1968年 专供西单华侨商场 莲花白酒 莲花白酒以莲蕊、黄芪、当归、五加皮、牛夕、砂仁、首乌等 26 余味药材,提炼后配以陈年高粱酒,入瓷坛陈化 多年而成。酒液清澈透明,气味芳香协调,药香酒香浑为 一体,回味悠长。有滋阴健脾、补肾和胃,舒筋活血、祛风避瘴等功能。 1980年 “莲花牌” 莲花白酒 “莲花牌”北京葡萄酒厂为莲花白酒注册的自有品牌,设计风格很鲜明,使人一眼望去便知是莲花白酒。 菊花白酒 菊花在古代就以入药、制酒。 《明史》中有关宫廷菊花酒的记载,但制作方法已不可考。 清代宫廷委托老仁和酒厂生产的菊花白酒就是采用蒸馏工艺制作,加以多种名贵中药而成。 同治初年,清宫为减少内廷糜费,遣散了一大批宫娥内侍,为其生活计,将宫中部分日常耗用交与他们采办供奉。 “仁和店”就是由当时三位清宫内侍所创,专为宫中酿造御酒。“仁和”之名取自养心殿“中正仁和”,取“仁和”也 是为与皇家思想相一致。至慈禧太后修建完颐和园后,小小的海淀镇也兴盛起来,仁和店迁入海淀镇西大街路东,并传 入一杨姓酒师手中,改名为“仁和酒店”,并继承了御酒菊 花白的配方以及全部工艺。 当年“仁和” 老字号制酒时,宫内并不来人监督,只是每日有太监来抬酒,或者“仁和”老 字号凭送帖去人送酒,宫内收酒后给回帖。至清末,仁和酒店传给了甄氏甄秀峰及后人甄富荣仍传承着老字号仁和酒店。 1976 年成立了北京仁和酒厂,门口悬挂着溥杰题字的“仁和酒厂”牌匾,1980 年代,北京仁和酒厂恢复生产的菊花白酒被国家轻工 部、农垦部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优质产品,并被选为国家首批绿色食品,出口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1988 年北 京仁和酒厂被评为十九家北京市优秀食品老字号之一。 1984 年 47 度“仁和牌”菊花白酒 包装为玻璃瓶,金属螺旋盖,贴有“仁和”二字的封条,瓶颈至正标贴有红色绶带。瓶颈贴有“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字样 的比较少见。 1990 年代后期 低度“仁和牌”菊花白酒 恢复生产的菊花白酒,不仅是古代优秀的酒文化遗产,也是现代北京的酿酒人突破创新精心打造的珍品。 府酿白酒 府酿酒原名香白酒,也叫府酿白酒,出自北京庆亲王府,系王府名酿故称府酿。 庆亲王是乾隆帝第十七字永璘之孙亦劻,受慈禧重用曾接替恭亲王奕䜣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进庆郡王,1894 年受封庆 亲王。 北京通县制酒厂根据《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提到的秘方精心研制,于 1984 年正式投产。 1984年 45 度“府庆牌”府酿白酒 府酿白酒的原料以优质高粱白酒为基酒,以佛手为主,辅之以广柑、木瓜、茵陈等鲜果和药材,浸渍、蒸馏、陈酿、勾调而成。 有佛手的特殊香气和其它果香与药香,酒体醇和, 有降浊清肺、养元补气的功效。 1985 年 45 度“府庆牌”府酿白酒 包装选用一斤装玻璃瓶,金属螺旋盖,酒标、外盒的设计非常精美,包装盒上还印有末代皇弟溥杰的题字:“昔时王谢珍佳酿, 展转流传历百年。仿膳品尝当日味,飞觞共醉尚方筵”。 府酿酒的生产周期很短,没几年就停产了,现存品相好的很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