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龙•《猎鹰》之“莲花白的滋补”如果说山西的竹叶青本是地道的知名白酒,只是到了后来才沦落为不入流的滋补保健酒,那么产自皇城根下的莲花白则是彻头彻尾的滋补保健酒,仅凭“皇城根下”四个字的原产地标识,就足以让莲花白声名远播。更何况,莲花白是货真价实的宫廷御酒。 早在明代万历年间,莲花白就成为宫廷御用佳酿。一种保健酒被征选为御用,口感应该是其次,重要的是功能。正如牛鼻子老道用汞、铅等重金属秘制提炼的长生不老仙丹一样,味道是否好极了并不重要,要紧的是可以像王八一样长岁百命的效能。而莲花白的功用除了舒筋活血、和胃健脾和祛风避瘴,还包括补肾、壮阳。想来补肾应该才是核心之本,所以才受到皇帝老儿的亲睐,连配方都定为国家最高机密,谁要是将莲花白的御用秘方泄露出去,那一定是诛灭九族的死罪。 所以,从一开始,莲花白是决不会在民间流传的,草民庶子根本就不配享用。莲花白作为皇帝老儿游玩有着佳丽三千的后宫时随身必备良酒,就算一般的臣子卑官,也都不够格享用。只有皇帝老儿身边的大红人,在将主人侍奉得舒服满意了后,才有可能在龙颜大悦下被赏赐一点。 在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就有关于莲花白的相关记载:“瀛台种荷万柄,青盘翠盖,一望无涯。孝钦后每令小阉采其蕊,加药料,制为佳酿,名莲花白。注于瓷器,上盖黄云缎袱,以赏亲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琼浆,不能过也。”里面已经清楚地指明了莲花白作为皇帝老儿“赏亲信之臣”之用,而且包装是“注于瓷器,上盖黄云缎袱”。此外,从这段记载还可以知道,酿制莲花白的重要材料中有产于“瀛台”——也就是位于中南海的南海的莲花蕊,而且连采摘的人都极为讲究,是“小阉”,也就是童真未泯的小太监。想来有些极品的绿茶,茶芽的采摘必须用豆蔻少女的纤葱玉指,而且摘后还要放在清香如兰、温润如玉的胸乳暖一暖,这同莲花蕊的采撷简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尽管这种制作工序很扯蛋,但形式一定要保证,正如现在很多所谓奢侈的品牌,质量也就那么回事,但高昂的价格一定要力挺维持。作为宫廷滋补酒,莲白花的酿制材料中除了荷花蕊,自然更少不了名贵药料。 只是到底有些怎样的药料?怎样的份量比例?那可是秘密!而且是最高机密,民间不可能有人知道。只有像等阿扁下台后才可以重启某些机密卷宗一样,唯有在欲仙不欲死的皇帝老儿见了阎罗王后,莲花白的御用配方才可能流落到民间。 但是有些人等不及。皇帝老儿还没有见阎王,很多人到可能先赶赴阎罗殿报道去了。为了死得瞑目,有人就想喝口莲花白来爽歪歪一下,而且民间的这种需求十分强烈,那怎么办? 于是就有好事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商人横空出世来铤而走险了。那是在1790年,也就是乾隆庚戌年,据说京都有位将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红顶商人使出浑身解数,通过不懈努力攻关,终于搞到莲花白的宫廷秘方了。自此,莲花白便在民间流传开了。无论这个莲花白配方是否藏有猫腻,是否正宗,是否挂羊头卖猪肉,反正就算是如假包换,皇帝老儿生气也没用,因为如果诛灭九族的话,使唤的奴才会没有,服侍的嫔妃更没有,皇帝老儿就会只剩下光杆棍棍一条。 莲花白终于在民间流传了,进入了寻常人家。尤其对一个向男人提供特别服务的娼妇来说,能够让男人生龙活虎起来的莲花白自然成了必备佳酿。于是古龙在《猎鹰》中,写为报仇雪恨而沦落风尘的红红姑娘的时候,免不了要提到莲花白——
红红对这张菜单,好像觉得还算满意,抬头问圆圆:“酒呢?” “在外面喝的状元红,和里面喝的莲花白,都已经准备好了。” ——《猎鹰》第十章“菜单”
为什么莲花白是在里面喝呢?当然是补肾壮阳。一个让嫖客在事前喝二锅头的娼妇自然是不入流的。红红姑娘之所以能够俘虏非富即贵的成功男人那蠢蠢欲动的春心,在短时间从一名良家妇女冲上最高级交际花的宝座,自然是深得在恰当的时间约会恰当的男人并选择恰当的物品送到男人嘴边的道理,最后根本就不用将自己送出去,因为臭男人们早就会按捺不住地边喊着“娘子我要”,边像狼虎一样扑过来。 很可惜,红红姑娘最后英勇就义壮烈牺牲了。可能是莲花白太滋补了,让本来永垂不朽的萎人也生龙活虎起来了,红红姑娘本来可以手刃仇人的计划居然因为该死的莲花白而功败垂成。 红红姑娘报仇未捷身先死这个凄惨的典型事例,终于让莲花白这个驰名宫廷誉满神州的品牌哄然倒地,正如该死的三聚氰胺让一个叫做三漉的驰名商标声败名裂一样。至此,人间再无莲花白。 只是人们心中还有莲花白,毕竟那可是御用滋补酒啊!等到数个青春终于见了数次白发以后,让人震撼弹的是,京城再现莲花白。原来是北京葡萄酒厂在建厂刨沟的时候,无意间挖出了失传多年的莲花白御制秘方。那一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十年。 时光荏苒飞逝,因为裨肾亏虚而早生白发的多情情圣像久旱遇到甘露一样与一种叫做伟哥的泊来品亲密接触了,在不可抵抗的崇洋媚外的时尚潮流的冲击下,曾经既让皇帝老儿生龙活虎可能也让皇帝老儿早廿年遇上哈德斯的滋补的莲花白终于偃旗息鼓,差不多完全要在市面上消失了。 eseng 於2009-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