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北京的“酒经”,看看您是几等酒民!《酒经》,又名《北山酒经》,作者是北宋人朱肱,但是咱们今天说的“此酒经非彼酒经!”朱肱写的这本《酒经》是教人如何酿酒的,而咱们今天要说的是老北京人口中的“酒经”。它不是一本书,它是老北京人喝酒品人的一些经验之谈。 酒民的种类: 酒友:顾名思义,就是以酒为友,每次聚在一起都要喝几杯,边喝边聊,越喝越高兴,越聊越开心,但是不喝酒的时候一般想不起来对方! 酒星:老北京人对酒量很大的人的一种称呼,不是天天喝、顿顿喝,但是一喝起来就搂不住,没人喝的过他,甭管喝多少,也跟没事儿人儿似的,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酒包:也指酒量大的人,如果说酒星略带褒义,那酒包一定是贬义,酒量大,一般还爱喝高度的,但是隔三差五就得喝大一回,醉的不省人事,下回还照样儿喝! 够酒:这类人,一般不主动喝酒,但是你千万别劝,一旦劝动了心就拦不住了,开始都是他给别人倒酒,两杯下肚酒瓶子就是他的了,拦都拦不住! 酒腻子:就是成天跟酒腻在一起的人,不见得有多大酒量,但是喝起来就没完,而且每顿不喝高了就不罢休,关键是喝高了还净找事儿! 酒鬼:嗜酒如命,每顿饭也少不了酒,每顿酒也不能少喝,仿佛他一天到晚没有清醒的时候,总是醉醺醺的! 酒炸:喝多了就炸窝,没事儿找事儿,无事生非! 酒民的等级: 俗话说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喝酒的人一样,也有等级划分: 第一等:抿,倒上一小杯,轻呷慢饮,恨不得嘴唇刚跟酒接触上,就撤了,抿上两三口,已然自得其乐! 第二等:品,比用嘴唇抿稍微口大一些,一两酒能品上半天,一顿最多二两,雷打不动,悠然自得! 第三等:喝,八钱儿杯两口一个,一小盘儿炸花生米就着三两二锅头,喝美了倒头就睡,一觉醒来,该干嘛干嘛! 第四等:饮,八钱儿杯一口一个,三两一杯的也敢跟你干,喝酒就跟喝凉水似的,喝的快,醉的也快,来的时候坐车,回去的时候驾云! 第五等:灌,基本上酒到杯干,不管多大的杯,总恨那酒下去的慢,喝酒的时候豪气干云,出溜到桌子底下扶都付不起来。第六等:吹,喝酒不用杯子,直接用瓶子嘴对嘴,与其说是喝酒,不如说是往肚子里倒,等到烂醉如泥,人事不知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回的家。 老北京人的话说,这喝酒啊!一等为佳,二等为宜,三等即可止,五等就没什么劲了。 酒后表现: 酒后酣睡型:主要表现:喝完酒就睡觉,没有多余的语言和行为。这种类型的人,一般性格随和,比较宽宏大度,不会因小事与人斤斤计较,容易与人相处。 酒后愉悦型:主要表现:喝完酒就高兴,从心底就迸发出一种快乐,可以笑个不停,你也不知道他在笑什么,也可以说个不停、唱个不停、跳个不停。这种类型的人,一般心胸开阔,性格开朗,喜欢与人沟通。 酒后交际型:主要表现:酒后侃侃而谈,社交能力直线上升,说话思维敏捷,既能通达上级,也能体恤下属,能在酒桌上那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出来,把想办的事都办成!这种类型的人,大多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话少,不轻易表达自己的见解,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才喜欢展现锋芒。 酒后倾诉型:主要表现:喝完酒之后,就找一个自己信赖的人诉说。恨不得把所有的心里话全说出来。这种类型的人,平时比较内向,有思想,有见解,平时不大喜欢表达自己和评价别人,不喜欢锋芒毕露,只有在酒精的作用下才能表达自己,评价别人,阐述自己的观点。 酒后郁闷型:主要表现:喝完酒后郁郁寡欢,看见什么事情都伤心,想起什么都能流泪,越想越委屈,越想越难过,潸然泪下。这种类型的人是心思细腻的,善于察言观色,很会关心他人。但一般心胸比较狭窄,常因为一件小事而闷闷不乐,怕被别人耻笑也不好和别人说。总感觉生活中有不如意的地方,总有一种自卑感,因此只能借酒消愁,把委屈和不满借助泪水流出来。 酒后骚扰型:主要表现:酒后喜欢和人开玩笑,无论大人孩子都不放过,生人熟人都不放过,经常玩笑开过了得罪人。这种类型的人性格开朗,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是一个愿意把欢乐到处播散的人,平时就喜欢和别人开玩笑,经过酒精的刺激后有过之而无不及。 酒后狂躁型:主要表现:喝完酒后怒火中烧,看谁都不顺眼,看谁都生气,摔盘子摔碗,动刀动枪,狂躁不安。这种类型的人一般平时少言寡语,生活很不如意,自尊心很强,怕别人看不起,喝酒之后,不满的情绪就像是开闸的洪水一样倾泻而出。 您看,老北京流传的“酒经”是不是有些道理呢?要说这酒呢,是好东西,自斟自饮能够舒筋活血,三五知己小酌能增进感情,文人墨客喝高兴了还能激发灵感。自古以来,好这杯中之物的名人数不胜数,都说“杯中之物堪以乐,一饮魂销万古愁”,但是一定要注意“小酌怡情,大饮伤身哪”不但对自己没好处,根据多种酒后的表现来看,还可能伤害到身边的人,适合而止,即过了酒瘾,又不伤己伤人,依我看,做个二等酒民,何乐而不为,您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