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样爷爷”牛犇和北京莲花白最近电视台播放了四位“花样爷爷”去法国旅游的故事,人们对四位性格各异的老人很感兴趣,我在这里把我熟悉的牛爷爷的故事告诉大家。 …… 牛犇是天津人,父母早亡,是大哥带着他和妹妹一起生活。家里穷,他出生时生日记在门板上:属狗。究竟哪年出生?直到解放后1952年全国第一次普选时才搞清楚生于1935年。 …… 牛犇本名叫张学景,当时电影界演员单名很多,因此牛犇也让谢添帮他改个名字,谢添说:“咱们平时都叫你小牛子,干脆再加上三个牛,叫牛犇吧!”这就是“牛犇”的来历。 1947年,当张骏祥导演受香港永华电影公司邀请拍摄电影《火葬》时,主演白杨推荐牛犇出演剧中小丈夫一角。牛犇跟着公司到香港拍了更多的电影。当时他住在长城影业公司,每天都去看《清宫秘史》的拍摄,把西太后和李莲英的台词全记住了,经常表演逗大家乐。 1952年牛犇跟着大光明影业公司从香港回到上海加入了长江影业公司,牛犇又应邀去北京参加电影《龙须沟》的拍摄,谢添是主演。拍完《龙须沟》又回到上海,成了上影演员剧团的演员,一直拍戏至今。近七十年的电影生涯,他跟很多导演合作过,从沈浮开始,有王元龙、汤晓丹、梅千、张骏祥、吴祖光、李萍倩、徐昌霖、卜万苍、程步高、朱石麟、叶明、费穆,后来谢晋拍《红色娘子军》、《牧马人》,还有张艺谋拍《活着》,可以说牛犇从中国电影第二代导演开始,与每一代导演都有过合作。 …… 牛犇很喜欢厨艺,在那艰苦的年代,他总能够变着法儿炒几个可口小菜,还常备花生米、皮蛋,又爱收集好白酒。他的小屋成了大家谈艺术、谈人生、海阔天空神聊的好去处。没想到这种好日子被“文革”冲破了。在那无法无天的日子里,牛犇眼看着一个个老艺术家被揪出来关进牛棚,以莫须有的罪名可以整天批斗他们。牛犇熟知这些老一辈都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的童年,他的成长都得到这些老艺术家的呵护和关怀,所以面对他们的遭遇,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有的人被迫害致死:上官云珠走了,郑君里走了,徐韬走了,关宏达走了,韩涛走了,张友良走了…… …… 牛犇告诉我,“文革”中他被派到上海染化八厂去战高温、接受再教育,每周休息一天,他总抽空去湖南路8号赵丹家转转,有时也去谢晋家转转。有一天他散步来到赵丹家门口就进去看了一下,黄宗英对牛犇说:“进来,你看谁回来了。”他进门一看,屋子里坐着一个胡子拉碴、很瘦弱的人,原来是赵丹。两个人激动地抱在一起,泪流满面。牛犇跟赵丹说:“你等着我去去就回来。”牛犇回家翻腾,把家里唯一的一只鸡、一盆万年青,还有一瓶莲花白酒,这三样东西拿到赵丹家,对赵丹说,这鸡给你补补身子,这万年青是祝你长生不老、艺术长青,还有这瓶莲花白,以前是皇帝老子喝的,今天咱们两人来享用。幸亏周总理保护了赵丹,他才能暂时回家,不然他肯定会死在牢里。赵丹当时患严重的糖尿病,人瘦得一点力气也没有,在牢中每天如同狗一样趴在地上吃饭。赵丹感叹说:“这辈子我总算什么样的生活都经历过了。” …… 牛犇演戏认真是出了名的,他认真地对待每一个角色,不管戏多戏少总要人物出彩。他读剧本很认真,首先要让角色的台词说人话。在征得导演的同意后不断修改自己和对手的台词,做到既符合生活又符合人物性格。由于生活积累丰富,他总会给自己的角色设计一些符合人物身份的生活习惯动作,所以凡是和他合作过的导演常常会想到他,让他出演剧中的人物,为影片、电视剧增色。 …… 在拍《真假大侠》时,牛犇的手腕也因为两名战士无法拉住警犬而摔断了。13天后他带着伤又参加拍戏,拍戏时请了一位骨科医生跟着,如果手腕再断了,接上再拍,这够冒险的。戏拍完,医生一检查骨头错位了,只有一个办法:开刀,重新接。牛犇的手腕现在还有点歪。 牛犇拍戏受伤的事还多着哪,在拍《猴娃》时腿摔断,拍《矮教练与高中锋》时,导演的失误使他掉进黄河差点被水冲走,幸亏牛犇还会点水,才被救上来。牛犇是个乐天派,还笑着说:“母亲河啊,黄河!母亲怎么会不吝惜儿子的生命啊!” …… 我心目中的小老前辈——牛犇,就是这样一个人,为电影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他还将继续奋斗在电影战线上,奋斗在演艺生涯上。他告诉我目前手上已有三个剧本等着他去拍摄。祝花样爷爷:天天快乐,健康长寿。祝他艺术长青! (原标题:“花样爷爷”牛犇的电影生涯),有删改。 上一篇中国申遗第一人侯仁之先生与北京莲花白下一篇莲华白 |